曾耿元

開場的柴高夫斯基(聽說是教育部頒標準譯名,那麼我們也比照辦
理吧)《羅密歐與茱麗葉序曲》,是我聽得很熟的一個曲目,因此
就能聽出國臺交這個樂團的表現,並且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:他們
各分部的水準明顯不如 NSO ,但是合在一起的時候,卻比 NSO 更
有樂團的感覺。究竟是斯巴達指揮威能呢,還是 NSO 驕兵悍將不
好帶的傳聞確有其事?不管怎麼說,即使在個別樂器上的造詣不如
他人,最後卻能呈現出比較漂亮的成果,這裡頭的學問很值得玩味
,當然更應該學習----無論你想到的是「團結力量大」,還是「強
將無弱兵」。

老柴的小提琴協奏曲,是出了名的好聽跟難拉,對演奏家是既嚴苛
又殘酷的考驗。曾耿元老師在節目單上的資歷很漂亮,不過他這首
協奏曲卻似乎沒展現出對等的身手,換弓法的時候經常拉出不是很
乾淨的刮弦音,連帶地影響到詮釋的意境。不知道是天氣太冷了暖
身不夠,還是時間都拿去練下半場的曲目,這首柴小只能說拉得差
強人意。

下半場的蕭士塔科維奇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,卻完全是另一回事。
曾耿元老師的表現判若兩人,琴音拉得既乾淨又有力,更厲害的是
抑揚頓挫清楚得不得了,幾個高音漸弱或短暫的空白,塑造出來凍
結的氣氛相當傳神,讓你完全忽略了老蕭的作品總是蕭瑟冷冽地讓
人不太舒服的事實,彷彿自己也置身在半個世紀前的蘇俄紅場,感
受那幾近令人窒息的極權氛圍。獨奏家的演出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
永遠不知道下一曲是什麼樣子。 :-p

不過我倒是注意到樂團跟獨奏者之間的配合,較之於 NSO 又契合
了些( NSO 不擅長伴奏是出了名的)。一個比較有團隊意識的樂
團,或者是一個能夠把樂團各部揪合在一起的強力指揮,真的能夠
讓他們發揮出超乎本身音樂造詣的水準。那些誰都不服誰的頂尖演
奏員,不可能沒見過這種魔法,但他們好像寧可繼續不服氣放眼所
及的每個人,也不願意追求令人感動的音樂境界。唔,這裡頭的人
性學問很大。

最後曾耿元老師很夠意思地演奏了三曲安可。有一種獨奏家的特性
是,真正的寶貝是藏在安可曲裡頭(這種獨奏家有個特性,就是他
們都是高手),他似乎就是屬於這類人種,一曲比一曲精彩,一曲
比一曲有趣。這邊說的是一種境界,演奏技術上的難度再怎麼機巧
,也不會有正式曲目的那兩首協奏曲操人;但是這幾首安可曲已經
不是在演奏音樂,而有點像是在「玩音樂」了,而且不是那種為了
炫技而玩的玩,而是真的樂在其中的玩。

我看著曾耿元老師最後一首安可曲,現場對樂團下了極簡單的指示
(不是套好招的,這看得出來),然後在單純的兩小節迴圈伴奏下
,玩出一段讓人聽了就覺得很開心的獨奏。我也看到了樂團那些弦
樂手們,態度從專業的漠然與矜持,逐漸變得興味盎然,上半身微
微前傾看他表演,甚至還紛紛露出一抹笑容。音樂之為物,不就是
以「音」使人「樂」嗎?

你要是忘記這份當初玩音樂的初衷,在演奏技巧上下再大的功夫,
最後也只是讓人家覺得你很強而已,還不見得服氣哩。曾老師的柴
小拉得真的沒多好,不過離開中山堂時,有誰還會在乎呢? ^_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