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大交響這學期公演所演出的蕭斯塔柯維奇第五號交響曲,是我所
聽過第二名的版本;至於第一名的版本嘛,則是 Mravinsky 在
1984 年,指揮列寧格勒愛樂的現場錄音版本。呃,當然不用我說
我先前也只聽過這個版本的蕭五吧? XD
明褒暗貶,忍不住要酸人一下的開場就此打住。台大交響這個學期
挑戰蕭五,起初我覺得有點意外,因為蕭五既不容易聽也不容易練
,唯一的好處可能是放砲了比較聽不出來。不過我在國家音樂廳聽
到的演出,卻是出乎意料地好(關鍵字是「出乎意料」),比起
個學期的布拉姆斯
優秀不少。真的一聽就覺得不太滿意的,好像只
有第四樂章開頭的那十一個小節----已經慢到那種程度了,還是演
奏得「哩哩啦啦」的(不過也可能是我聽慣了 Mravinsky 的處理
,他對很多俄國作曲家曲目的詮釋,都快得讓人要得心臟病)----
其他大部分的時候,都還算是可以坐著聆聽不焦躁的水準。以業餘
學生樂團來說,台大交響已經是相當不錯了,小砲難免,起碼不會
支離破碎。

說到關鍵字「出乎意料」,弦樂部意外地整齊,雖然音色還是不盡
人意,但是至少這次他們的音準線有合在一起,表現沈穩多了;中
提琴跟低音大提琴的槍手群也合得不錯,各聲部各自為政的症狀並
不嚴重。銅管部的表現也比先前優秀(不過吹到相當壓抑銅管的布
拉姆斯,表現不好也有點非戰之罪吧),而且漸入佳境,尤其是那
幾隻小號,在那麼操他們的蕭五裡,展現出驚人的強韌,這點就連
NSO 的小號都不一定做得到,至少我沒聽到什麼奇怪的嗩吶般的音
。(大笑)

比較好玩的是這次反倒是木管的整體表現比較令人不滿意,太過突
兀的詮釋強度,跟其他聲部顯得有點格格不入。先前那隻很強的雙
簧管這次改吹英國管,就樂團編制來說或許是必然的選擇,但是卻
造成一隻英國管比兩隻雙簧管還出色的怪現象。這種實力上造成的
強弱對比也就算了,長笛卻真的太大聲了,而且給人一種故意用力
吹大聲的感覺,以為在演協奏曲的是他嗎,不知道是急著想表現什
麼。樂團這種組織還真是奇妙,誰這次要爆發誰這次要噴掉都很未
知。

除了技術層面以外,這個樂團主要的問題似乎是專注度或是體力不
夠,曲目的後半部都會有點顯露疲態,磨合不足的問題也會在這種
時候被放大,這在開場的老柴《羅密歐與茱莉葉序曲》以及整個蕭
五,都可以觀察到。這對於業餘樂團來說,可能比技術更難以磨練
,不過日本的學生樂團就沒有這個現象,所以或許只能說國情不同
,要求也不能一樣吧。(苦笑)

其實這場音樂會最令我感到驚訝的,是台下廣大的親友應援團,竟
然沒有人在蕭五的樂章中間放砲拍手;不過這恐怕是因為蕭五第一
樂章的結尾是弱聲淡出的關係,要是換了普羅高菲夫五號,嘿嘿嘿
,等著掌聲如雷吧。 XD

還有江維中的琴音色有點怪怪的,有時候像是在哭,感覺可以換一
把看看...還是說換個演奏員? :-p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