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會一開始,走出一個女生拿著紙開始朗讀,我馬上就知道有人
死了----雙簧管與英國管演奏家陳雅詩,五月九日因癌症過世,得
年三十九歲。三九大關啊,好多人就是跨不過去...

唸完悼念文告,加演 Dvorak 第九號交響曲第二樂章的前五分鐘。
裡面的英國管獨奏是陳雅詩最拿手的片段,今天舞台上少了她,樂
團讓這段獨奏留白,被按到靜音的英國管在你的腦海中裊裊響起,
顯得格外哀淒。雖然這個結構不複雜的緩板樂章難度並不高,但在
我過濾掉「感同身受」的心理因素,儘量客觀抽離地聆聽這段演奏
之後(也許根本沒有抽離?),我的感想是:幹,非得要這種時候
,你們才願意毫無瑕疵地做出完美演出嗎?
總之現場氣氛是相當催淚的,演奏完大家都被搞得不知道該不該拍
手,最後的掌聲特別零零落落。仔細想一想似乎是最好不要鼓掌,
不過你那個被客套跟禮俗搞得很複雜的腦袋,又覺得似乎應該要表
示點什麼。我好像也應該要重拾一些「特立獨行」的勇氣了,就算
會被當成社交笨蛋...

《加冕進行曲》,老實說沒印象了,跳過。在哀傷淒美的德九第二
樂章之後,突然接這個鑼鼓喧天的曲目,感覺真的相當突兀;不過
本來曲目就是這樣安排,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跟小提琴協奏曲對調一
下。

op. 35 小提琴協奏曲。我不太懂什麼西歐浪漫樂派跟民歌片段語
法的差異性,不過曲子在炫技之餘又好聽,跟拉三鋼協有異曲同工
之妙,是聽起來會很愉快的曲子----如果獨奏家夠水準的話。這位
整個音樂訓練背景都非常俄羅斯的拉脫維亞人 Ilya Grubert ,弓
法看起來是有一定的水準,拉出來的聲音在大部分的時候也都可謂
流暢寫意,然而音色卻怪怪的,有點像琴弦剛死了老爸在哽咽(?
);有少數時候甚至會有近似刮弓的聲音跑出來,但是我又不是沒
有聽過刮弓滿場的難聽學生音樂會, Grubert 一點也不像是會犯
那種等級錯誤的演奏家。節目單上寫說他用的是 1740 年製的
Pietro Guarneri 琴,顏色也跟一般的小提琴不太一樣,色澤偏黃
;我也不懂小提琴,不過那音色說真的我不是太喜歡。叫人換一把
琴再來好像太失禮了? :-p

下半場的交響曲:普羅高菲夫五號。 @_@ 其實普羅高菲夫真的是
天才,能把曲子寫到讓人完全聽不懂他想說啥,卻又不會難聽到想
翻桌,非天才不能也。選怪曲子來演奏的另一個好處,是出了差錯
不太容易被發現,這場我就抓不太到 NSO 出了什麼槌(除了那個
小號還是一樣難聽,真不簡單),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俄羅斯指揮
家 Alexander Vedernikov 統御有方。倒是第一樂章的結果太過高
潮,樂團最大音量齊鳴後倏然休止的對比效果,讓這一系列音樂會
都沒搞錯樂章的台下聽眾,有幾個終於破了功,忍不住鼓掌了幾下
,逼得指揮馬上立掌制止----這次我倒是不太想苛責人,雖然這個
應該是研究一下節目單也要知道的。 :-p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