弦樂小夜曲,美國作曲家李伯曼的長笛協奏曲,以及基本款的《羅
密歐與茱麗葉》幻想序曲。無論是曲目、指揮還是獨奏家,都沒有
特別吸引人的地方,無怪乎音樂廳裡雖然坐了八成滿,卻覺得氣散
散的,聽眾似乎都有點意興闌珊。

因為曲目不漂亮,就多了很多精神觀察別的。老柴學莫扎特學得還
蠻像的,不過還是聽得出裡面有一點老柴式的起伏,不像真的莫扎
特那麼純正穩定。不過莫扎特風格還是莫扎特,跟貝多芬類似,出
包特別明顯,小提琴第一部沒抓到的音準一覽無遺;而中間有一段
大約八個小節,一二部脫拍解體,就讓人很想發噱。管樂都撤光了
,還在這種溫吞的曲目出這種脫拍的包,這樣不對吧? =_=
今天也看了不少簡文彬。他的指揮法有一種自嗨的感覺,一下子不
斷上捧提昇,要求各聲部做出空間感;一下子平行做流水狀,強調
音樂的流動性。愛樂者聞樂起舞當然沒有任何問題,但如果要以這
個來指揮樂團,就不一定妥當了,畢竟你個人的觀感陶醉,既不見
得是用來詮釋這個曲目的良好角度,樂團也不一定能夠心領神會。
無怪乎有人在部落格上介紹這一系列音樂會曲目時,把他一律以「
簡XX」稱之。我還不會說簡文彬很差,但有人會不喜歡他的指揮
這是一定的。

除此之外,簡文彬有的時候還會針對聲部做出大動作要求,「出來
吧!用力噴出來吧!順應著我的呼喚,彰顯指揮的榮光!」有點這
種感覺;不要那麼歐洲中古風的話,也可以比喻成小學老師盯學生
,「你這邊要這樣拉啊,快啊趕快拉出來,ㄟ~~~對對對,小朋友
,就是這樣!」樂團裡大牌很多,我覺得一定會有人對此不爽的,
只是我們不知道。 :-p

李伯曼的兩首協奏曲,基本上跟那些二十世紀的作曲家一樣,以炫
技而不是意境為目的;差別在於李伯曼的曲調還不至於太難聽,不
會在炫技的同時虐待你的耳朵,不過依舊是聽不出他想說什麼。第
一首雖然是長笛與豎琴協奏曲,但是感覺還是以長笛為主,豎琴只
是一個「陪長笛對話」的角色;解瑄的演奏還 ok ,但聽不出什麼
特殊之處,也許是曲目不夠讓她揮灑。

比較奇怪的是安德石一開始的氣音很多,後面才漸入佳境;隔了一
個中場休息,回來又是氣音開場(雖然沒有上半場那麼嚴重)。他
的技巧沒有什麼大問題,難道是熱嘴不夠嗎?最後炫技用的極快板
樂章,長笛好像還出了點問題,吹沒兩個小節停下來,跟簡文彬揮
揮手,「喂喂喂等一下,重來一次」。結果雖然大體上還是個不錯
的獨奏表演,卻沒有我原本預期的水準;安德石今天的狀況可能不
頂好,不然就是他雖然是很棒的樂團合奏手,卻或許不是非常傑出
的獨奏家,我不禁要這麼懷疑。

另外那兩隻小號是怎麼回事?!先前朋友跟我說他們可以吹出嗩吶
一般的音色,我還沒聽出來,今天協奏曲就來個標準示範。怎麼有
辦法吹出那麼粗糙劣質的音色呢,我還以為到了民權東路二段了。
來人啊誰把那兩隻小號拖出去,有賞。 XD

最後的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,恢復完整交響樂團編制----謝天謝地
,宋光清等長號把旁邊那兩隻嗩吶壓下去了,感謝感謝。 XD 此外
也沒有什麼好挑剔的,或許主要資歷是在萊因歌劇院的簡文彬,指
揮歌劇相關的曲目還是最在行的吧,愛樂者自嗨的陶醉指揮法,在
這裡似乎也變成一種優勢了。 :-p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