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功教室有個國立大學英文系系主任,在道場投入很久了。某一次
心得分享的時候,舉手問了一個高級問題:如果有人一輩子都在追
求道,但最後卻沒有得道,那要怎麼辦?

師資在課堂上就著這個問題的表面,做了一些概略性的回答。但是
下課之後想了想,覺得好像還有什麼別的故事----這該不會是他自
己想問的吧?於是下課後主動拉住他,問他今日何故有此一問。
這問題不是他假借別人的名義問自己的事(笑),而是真的在幫別
人問。事主是一名系上的美國同事,這位先生很有六零年代的嬉皮
風範,為了求道跑到東方來,在大學教了二十幾年英文系,精通書
法、篆刻、古文等等中國文化的精髓,還收藏了大量古書典籍。不
過對於各種修道法門博學多聞並沒能幫助他成道,最近他在靜坐的
過程裡聽到一個聲音,要他拋下世俗的一切再去追尋,於是準備辭
掉教職,東西打包送人,要去澳洲跟緬甸出家,追尋更上乘的道。

道場那邊一聽說這個故事,當然就立刻透過系主任的關係,去商談
「迎」這一大批古書的事。把誠意展現給很在乎這個的人看,算是
道場的拿手好戲了,當然很順利地就取得對方的信賴,古書一箱箱
運回來存著。

當然啦以我們道場有自信的程度,自然會覺得這位嬉皮老師捨近求
遠,要求道就該來道場;不過就連入門第一課的平甩功,系主任問
他有沒有練,他總是一副有點頑皮的模樣說「喔那個我知道了」,
也就是說當成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就好,並不非常認真看待。洽頭的
系主任跟師資,也就覺得這就是機緣未到,沒再強要他鍛鍊。

這事師父自然也知道了,他就反問:那你們有沒有稟著鍥而不捨的
精神,再試試看?說兩次不練,有沒有試過說第三次?如果他是你
們的父子兄弟,你會就這樣說他機緣未到,就這麼算了?被問到的
當然自己覺得很慚愧,不過也就是慚愧而已。

====

整件事目前大約是這樣。這件事跟我的關係是,我大學的時候修過
這個嬉皮一門課,事隔這麼多年,突然間聽到他的故事發生在我的
生活圈內,這種感覺很有趣。 XD

除此之外,這個故事還有幾個有點意思的感想:

*.一般學生發問,老師就著問題回答,事情就結束了;如果不是師
資自覺事有蹊蹺,主動追問,也就不會有這一大段後續了。機緣這
回事,有時就差在這一念之間,而這個敏感度其實是可以訓練的。

*.「知見障」,知道得多不一定就通,有時候還會因此覺得「我已
經知道了」但其實不然。前些日子也有人說我 assume too much
,這障礙要排除,還真的不容易。

*.所以說師父就是師父,徒弟就是徒弟,企圖心就是不同,雖然我
很明顯也是屬於徒弟那一幫子,連對自己的家人都不甚關切。我甚
至也不覺得有什麼好慚愧的,雖然說要成大事,就要像師父那樣。

這是正面的感想。當然還有一些要持保留態度的,比方說都已經像
系主任那樣長期深入投入道務了,還要被說「感覺好像還是有點距
離,可以再投入一點」(再投入就是另一種棄世了啦),這個人生
黑洞要不要跳,自己可得拿捏個清楚。當然還有這裡也不一定就可
以成道,雖然怎麼看都比澳洲或緬甸來的希望大一些。 XD

這些都是不能心直口快的話,只好在這裡整理給自己看了。 :-p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